(营口新闻网记者报道)“民以食为天”道出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。近几年,发生的药残严重超标、多种海鱼验出致癌物等事件,使“舌尖上的安全”问题日益凸显,如何让人们吃上放心果蔬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“喝”奶
“吃”豆饼的“娇贵”果蔬
盖州母亲河——大清河的上游山青水碧、土壤肥沃,盖州市森源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就坐落在这里。日前,记者到森源果蔬种植基地采访时,正巧遇到来基地参观的市民孔先生,他是通过朋友介绍知道这个基地的,这次就是要实地考察一下。一走进蔬菜大棚,各类蔬菜、瓜果就映入眼帘,南瓜、辣椒、西红柿、芸豆、芹菜、黄瓜等作物在这里应有尽有,长势良好。记者摘了一个辣椒品尝,辣椒肉厚、清脆,新鲜、甘甜,口感非常好。孔先生也不住地点头称赞:“辣椒跟我平时吃的不一样,好吃啊!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在这里生长的作物,不施任何化肥、农药,只施用适量的农家肥和豆饼,甚至定期给作物“喝”牛奶、羊奶和沼液,提高作物的“体质”和口味,享受着如此特殊的呵护,使这些“娇生惯养”的蔬菜瓜果质量高、口感好。
据了解,这种日式连体大棚,是独特的钢结构大棚,标高5.5米,设有机械联动的卷帘、铺帘设备,尤其要提的是在蔬菜大棚顶部的中央温控系统,可以确保一年四季棚内温暖。顶棚还设置了防虫网,棚内有太阳能杀虫板和杀虫灯,同时,在大棚中安装照明灯,让人一下子感受到了现代大棚的“魅力”。
推行会员制度
“单元农场”让客户体会采摘的乐趣
“这个小型农场的点子特别好,周末的时候我可以带着老人和孩子来体验生活,父辈们可以找找小时候种地的感觉,孩子们不仅可以体会劳作的辛苦,更能体验采摘的乐趣。”孔先生对“单元农场”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。记者了解到,盖州市森源果蔬合作社正在大力推行会员制度,每个会员每年投入3万元就可以享受到合作社出产的蔬菜730斤、大米365斤和笨榨有机大豆油72斤,采用每周配送一次的方式,让会员吃上放心菜。会员也可以认购一个24平方米的“农场”,这个“农场”的种植权属于会员,基地的工作人员会帮忙打理。
目前,农场有会员100人,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,也有少数年轻会员为家中的孕妇订菜。会员分布在辽宁省各个城市,其中大连和沈阳较多,“营口本地的会员相对较少,一个是有机蔬菜还不被大众认可,再一个消费水平有限,会员主要是定位在中高端的成功人士,他们对生活水平有更高的要求”,盖州市森源果蔬公司董事长黄进说。
不走寻常路的少年
着力打造欧洲庄园般的种植、养殖基地
“我们不仅卖产品,更要卖理念。”黄进说,只有理念领先,才能引领市场。在别的大学生为找工作忙碌时,黄进却在别人百思不解中做起了农场,并做得如鱼得水。成功的理念,与其选择人生路一样——不走寻常路。
据了解,会员制农场这种新型农业模式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瑞士和日本,被称为“社区支持农业”模式(CSA),农民在每个种植季节之初,就与消费者签订一份购买协议,消费者把本年度购买农产品的钱先期支付给农民,农民则承诺不使用化肥和喷洒农药。这种模式让农民和消费者直接交流,农民能够获得较多的收益,消费者也能吃上安全、放心的农产品。
虽然这种会员制度受欢迎,但是也存在着问题。黄进分析:“消费者认为每年拿出3万元钱用于吃菜过于奢侈,所以导致消费群体面窄,这样很难打造出品牌。而且,会员制农场收效慢,现在我们还处在发展阶段,在不停地投资,却很难见效。这种效益是长期的,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效益,但是我相信只要坚持住,慢慢创品牌,肯定会被大众认可。”
从2011年11月20日起,盖州市森源果蔬公司投入200万元,历时50多天,建成了一座13000平方米的日式连体蔬菜大棚,开始以有机种植方式生产蔬菜。目前,公司已经以地名标识,注册“张郎寨”商标,涉及蔬菜、水果、粮食等品类,同时已申请有机认证,着力打造百姓放心的“菜篮子”。
就种植基地的未来如何发展,黄进说出了自己的构想,他想在家乡打造3000亩欧洲庄园般的种植、养殖基地,采摘带、绿化带、粮食作物带、五谷杂粮种植区、葡萄酒庄等一应俱全。同时,建设木质别墅,打造餐饮、休闲一条龙的农家观光旅游产业,带动周边村、镇土地入股,大规模实施绿色有机果蔬种植,将绿色有机农业产业上市,致富家乡、致富百姓。
|